山水添绿 产业兴旺

补中莲 刘夏 俱杰 虞思滔

山林间,瓜果飘香,果农喜笑颜开;河流中,水质清澈,游客漂流消暑;生态公园内,空气清新,市民惬意游玩……

近年来,贵定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持好优良生态环境这个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山水添“绿”,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自然生态转化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优良生态赋能绿色发展

八月的盛夏,满山的绿意在贵定县甘溪国家森林公园随风摇曳,犹如大地谱写着一首欢快的乐章。步入林间,林荫步道随山蜿蜒盘旋,延伸至密林深处,茂密的林子里虫鸣鸟叫,点缀着沁人的凉爽,让人流连忘返。

“在甘溪公园休闲游玩,能感受到这里绿树成荫,空气宜人。”每到周末,甘溪国家森林公园的“常客”沈承莲和朋友邀约来到公园游玩,大家的攀谈中满是对良好生态的喜爱:“和朋友们来公园跳舞,给人一种身心放松的感觉。”

多年来,贵定县甘溪国家森林公园坚持生态立园、旅游兴园理念,以打造贵阳近郊康养旅游综合目的地为目标,以森林保健游憩新产品和新业态引领旅游消费市场,着力开发公园森林养生、森林体验、森林观光等旅游功能。

为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甘溪国家森林公园还同步配套旅游服务设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成了休闲广场2500平方米、停车场10000平方米、道路硬化1.2公里、犀牛河整治460米、月季花谷建设30亩、森林景观改造1600亩,步道10千米等18个基础设施建设。

甘溪林场场长史禹介绍,围绕“绿水青山,绿色发展”主题,林场积极参与“为国旗添彩,绿化荒山”“绿化校区,和谐校园”“新华林”“生态日”等公益活动,通过“人工解说+语音播报”等方式,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甘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公园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日益扩大。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甘溪国家森林公园共接待15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累计接待旅游人数达到60万人次,每年接待人数呈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为有效促进林场产业融合、全产业链联动发展,贵定县甘溪林场还发展林下种植百合、天麻、茯苓等共120亩,给项目区及周边群众提供7000个临时就业务工岗位。

目前,甘溪林场通过发展林下产业,联结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福来家园建档立卡户164户656人,项目2023年至2025年累计分红资金30.3万元,大大提高农户的收入,做到助农增收,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优美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如今的贵定,绿水青山之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富一方百姓和守一方山水相辅相成。

“为切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夯实绿色发展根基,我们通过以林长制促‘林长治’,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资源管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贵定县林业局副局长陈琳说。

据介绍,当前,该县设置了县、镇、村三级林长共229名,聘请森林管护人员967人从事森林资源管护,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深入开展“国家森林督察”“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以及打击毁林毁草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筑牢绿色屏障,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贵定县森林资源实现森林面积167.1772万亩、森林蓄积2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6.49%以上,林业总产值达50亿元。

陈琳表示,将通过各项措施落实,切实做到“守红线、保生态、促发展”,在夯实生态根基的同时,巩固提升绿色发展的底色,让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让蓝天常驻、碧水常流、青山常在,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让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兴产富民果飘香

眼下,贵定县德新镇丰收村黄桃基地迎来丰收,一阵阵桃香沁人心脾,黄桃色泽金黄,个个圆润饱满,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黄桃林间。

德新镇,位于贵定县城北部,环境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是高山生态黄桃种植的最佳适宜区。

为充分发挥“高山黄桃”的资源优势,近年来,该镇依托新铺村坤坪组高山生态黄桃示范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宝山、丰收、晓丰、高枧坝、莲花5个村集体种植黄桃,致力于打造“黄桃小镇”。

“目前,全镇黄桃种植面积突破了4000亩,2024年预计总产量达240余万斤,总产值将达1400余万元。”德新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朱逸航介绍。

该黄桃产业的发展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证甜黄桃优良品质的同时,也让附近村民能够兼顾家庭与收入,更增添了一份稳定与踏实的幸福感。

“我们在黄桃基地内干活,离家近,能顾到家里,又能赚钱增收。采摘黄桃每天有百余元的收入。”黄桃基地里,采摘工人黎兴贵摘下枝头的黄桃后露出了幸福的笑脸。

这个夏天,“果农笑了,活儿又来了”的丰收景象在贵定广袤田野上不断发生着。在贵定县各大刺梨基地里,沉甸甸的刺梨果实挂满枝头,果农们三三两两地穿梭在林中采收刺梨鲜果。

随着刺梨采摘季的到来,贵定县金南街道福来社区就业帮扶车间内,社区务工居民忙碌地切果、去籽、装盆,呈现出一派刺梨加工的繁忙景象。

“这段时间刺梨上市,每天都能吸引100多名周边群众前来务工,日发工资7000多元,加工刺梨鲜果急需大量劳动力,现在车间还需大量招人”。贵州黔品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正君介绍。

据了解,截至目前,贵定县现有刺梨保存面积10.7万亩,挂果面积6.8万亩。2023年,该县刺梨综合产值达9.5亿元。

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贵定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持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拓展和挖掘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生态潜力,既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又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果盘子”“乐园子”,有效地推动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绿色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产业兴。2022年以来,该县还努力探寻“两山”转化通道,往深走、往实抓山桐子全产业链项目发展。

“通过推动山桐子产业发展作为积极践行‘两山理论’、走绿色发展之路、衔接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举措。”贵定县山桐子产业专班负责人朱国江介绍,截至今年7月,全县已种植山桐子14万亩。

据介绍,今年7月1日,贵定县山桐子全产业链项目油料加工生产线(一期)暨种苗组培中心项目在沿山现代农林科技产业园区举行开工仪式,项目总投资3亿元。“该项目分三期建设,建成后能够实现年产山桐子优质苗木1000万株、山桐子油5万吨,产值3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300个以上。”朱国江表示,项目预计于2024年底投入运营,油料加工生产线(一期)暨种苗组培中心的开工建设作为贵定山桐子全产业链核心环节,将有效助推山桐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化绿成金”旅游兴

炎炎夏日,“玩水”无疑是最直接的“消暑方式”。这个夏天,山清水秀的贵定洛北河,以其凉爽的漂流胜地成为了游客们的“心头好”。

盛夏时节,走进贵定洛北河体育公园,游客身穿救生衣,头戴安全帽,在工作人员依次检查后有序进入漂流区,体验漂流带来的“清凉之趣”。

“我们体验的是‘激情漂’项目,河道非常刺激,几乎一路在尖叫。”正值暑假,游客邓群带着女儿来到贵定洛北河体验漂流后激动地说:“洛北河不光风景美,而且河水干净清澈,不愧是‘黔中第一漂’。”

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2023年夏天,洛北河漂流时隔25年再次复漂,这是贵定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不仅吸引着游客趋之若鹜,也为当地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现在开农家乐比以前打鱼的收入好得多,人也轻松得多。”享受到生态发展的红利,贵定县盘江镇长江村村民姚顺林心里乐滋滋地:“现在一年的收入比以前高出两三万元哩!”

据统计,今年洛北河工作日、周末接待游客人数分别增长100%、1400%,接待贵阳游客人数超60%,游客人数实现“井喷式”增长。

为不断丰富景区业态,让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今年8月,金海雪山景区抢抓机遇,提前“备战”,通过引入3D画、新设游乐设施等措施,为夏季旅游小高峰做好准备。

金海雪山景区负责人张晓楠介绍,整个景区的施工过程中,注重保护景点内的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通过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优化了景点内的游览线路、基础设施等,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游览舒适度和便捷度。

今夏,贵定县大众旅游联盟通过串联精品路线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全面带动涉旅主体抱团发展,谋划发布了初遇贵定路线、亲子研学路线、养心茶歇路线、徒步休闲路线等夏季黄金旅游路线4条。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贵定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让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逐步变为现实。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79.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5.4%;游客人均花费1028.5元,累计接待过夜游客29.72万人,同比分别增长4.87%和1.02%。

青森绿野绘新景,和美乡村入画来。

当前的贵定大地上,绿树掩映、郁郁葱葱;田间地头,稻穗摇曳、瓜果飘香;景区、农家乐人声鼎沸;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旅游业风生水起、绿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在绿水青山间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热门相关:勇闯天涯   绝色符师:龙皇的狂傲妃   帝少夜宠:小甜妻,乖!   宠宠欲恋   遥望行止